錐板粘度計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流體物理性質測量的儀器,尤其在粘度測量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原理基于泊松公式,該公式描述了流體在剪切力作用下產生的剪切應力與剪切率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當流體受到剪切力時,流體內部會產生剪切應力,這種應力與剪切率成正比,比例系數即為粘度。錐板粘度計通過測量旋轉平板所需施加的扭矩來推斷粘度值。由于流體粘度會影響流體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流動阻力,因此粘度越大,所需的扭矩也越大。通過測量不同轉速下的扭矩值,可以繪制出扭矩-轉速曲線,進而計算出流體的粘度。
錐板粘度計的標準操作步驟:
一、實驗前準備
檢查儀器狀態
確認儀器放置在平穩、無振動的實驗臺上。
檢查電源連接正常,溫控系統(如水浴或電加熱)已準備就緒。
確保錐頭和平板清潔、無劃痕、無殘留物。
清潔錐頭與平板
使用柔軟的無塵布和適當的溶劑(如酒精、丙酮,注意材料兼容性)輕輕擦拭錐頭表面和平板。
待其完q干燥后再進行安裝或測試。
安裝錐頭
將選定的錐頭(如1°,25mm)小心旋入或卡入主軸,確保安裝牢固。
注意避免觸碰錐面,防止損傷或污染。
二、設置溫控系統
連接溫控裝置
若使用液體循環溫控,將進出液管連接到溫控臺。
設置目標溫度(如25°C、50°C等),并等待溫度穩定(通常需5–15分鐘)。
啟用溫度傳感器
確保溫度探頭正確放置,實時監控樣品溫度。
三、裝樣
放置樣品
使用移液器或刮刀取適量樣品(通常0.1–1 mL,具體視錐頭尺寸而定)。
將樣品滴在平板中心位置。
降下錐頭
啟動儀器的“下降”或“測量”功能,使錐頭緩慢下降至與樣品接觸。
儀器通常會自動調整至設定間隙(如錐尖距平板微米級),部分機型具有自動間隙校準功能。
去除多余樣品
當錐頭完q就位后,用細刮刀或吸水紙輕輕刮去邊緣擠出的多余樣品,避免影響測量。
四、設置測試參數
通過儀器面板或配套軟件設置以下參數:
測試模式選擇:
單點測量:在固定剪切速率下測量粘度(快速質檢常用)。
剪切速率掃描:剪切速率從低到高線性或對數增加,觀察粘度隨剪切速率的變化(判斷剪切變稀/增稠行為)。
時間掃描:在恒定剪切速率下觀察粘度隨時間的變化(研究觸變性、穩定性)。
振蕩模式(若為流變儀):測量儲能模量(G')、損耗模量(G''),研究粘彈性。
設定參數示例:
剪切速率范圍:如1–100 s?¹
溫度:如25°C
測試時間:如60秒
數據采集頻率:如每秒1次
五、開始測量
啟動測試
確認所有參數無誤后,點擊“開始”或“運行”按鈕。
儀器將自動控制錐頭旋轉,采集扭矩、粘度、溫度等數據。
實時監控
觀察軟件界面或顯示屏上的曲線變化,確保數據平穩、無異常波動。
六、測試結束與數據處理
結束測試
測試完成后,儀器自動停止。
升起錐頭,避免長時間壓迫樣品。
取下樣品
小心取下已測樣品,清潔錐頭和平板(重復步驟一)。
數據分析
查看粘度-剪切速率曲線、粘度-時間曲線等。
分析材料的流變行為:如是否為牛頓流體、假塑性(剪切變稀)、脹流性、觸變性等。
導出數據用于報告或進一步處理。
七、儀器維護
徹d清潔
每次測試后必須清潔錐頭和平板,特別是測試高粘度或易固化樣品時。
對于難清洗樣品,可使用專用清洗液浸泡。
校準(定期進行)
使用標準粘度油(如硅油)進行儀器校準,確保測量精度。
建議每3–6個月校準一次,或根據使用頻率和實驗室要求執行。
存放
清潔后將錐頭妥善存放于保護盒中,避免碰撞。